小夹板固定护理常规是怎样的?
(1)包扎绷带对夹板的约束力。 (2)固定垫对骨折断端的效应力。 (3)肢体肌肉收缩时所产生的内在动力,使肌肉内部动力因骨折所致的失衡重新恢复 平衡。
一、一般护理 1.做好小夹板外固定的评估 (1)与患者做好有效沟通,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,使其主动配合治疗。 (2)检查患肢皮肤有无破损、溃疡等,如有给予相应的处理。 (3)患处血液循环,包括感觉、肿胀、皮肤温度、动脉搏动等情况。 (3)做好患肢的皮肤清洁。 (4)准备好操作用物,相应型号的小夹板、绑带、加压垫等。 2.保持小夹板的有效固定 (1)小夹板绑带松紧适宜,以提起绑带上下能移动lcm为宜。 (2)3~5天患肢肿胀逐渐消退,应通知医生及时调整绑带松紧度;2周后肿胀基本消退,夹板内压力趋向平稳。 (3)患肢保持功能位,上肢固定后将肘关节屈曲90°,用三角巾或绷带悬吊于胸前,卧位时自然伸臂并将前臂抬高与心脏成水平位;下肢垫软垫使其略高于心脏水平,并保持中立位,严禁外旋。 3.提供舒适护理 (1)患者活动不便,生活不能完全自理,应主动帮助患者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。如病情许可,可教会患者在床上借助拉手,利用便盆大、小便等。冬季应注意肢体保暖,可用棉被覆盖或包裹,防止受凉。 (2)定期为患者做清洁卫生护理,如洗头、擦浴等,使患者清洁、舒适。 (3)经常与患者沟通,将治疗康复的进展及时告知患者,了解患者思想变化,对不良的心态反应及时疏导和帮助,使之始终以良好的心态配合治疗和护理。 (4)有效提供止痛方法,当患者诉说患处疼痛时,应认真分析原因,给予对症处理。 二、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1.压迫性溃疡(1)要经常检查夹板两端关节处的皮肤是否受压、发红、发热,若患者反应上述部位或夹板压垫处持续疼痛提示压迫严重,应及时做减压处理。 (2)认真交接班,重视患者主诉,认真检查夹板固定的松紧度。一旦发生皮肤红肿、水疱形成、有表皮破溃的征象时,应针对病因妥善处理;对已经发生的压疮,应按压疮分期进行治疗与护理。 2.神经损伤(1)检查压力垫和夹板两端是否压挤在神经通过的位置,如有上述情况及时与医生沟通,给予调整。(2)认真交接班,重视患者主诉,发现患者感觉肢体麻木,抬起、握拳无力,指、趾活动障碍,应及时通知医生给予检查。(3)了解受伤机制,骨折断端错位处是否邻近神经走向,一旦发现神经受损及时通知医生予以处理。 3.血液循环障碍(1)认真交接班,严密观察患肢远端血液循环情况,掌握病史,对车祸、塌方等压轧伤患者,应特别警惕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。 (2)调整肢体位置,抬高患肢略高于心脏水平。如供血不足者,肢体应保持与心脏水平位置,如位置过高,会加重缺血。(3)严密观察肢端有无剧烈疼痛、肿胀、麻木感,皮肤有无温度降低、苍白或青紫,发生以上情况说明肢端血液循环障碍,须立即查明原因,对症处理。(4)及时调整绑带的松紧度。(5)肢体高度肿胀采取以上措施仍不能缓解,要及时报告医生做手术彻底减张处理。













